· 经典赏析 · 正文详情

妈祖的来历和传说是真的吗 揭秘天后的由来

来源:名资汇网 2022-05-17 10:41:08

其实之前随着《妈祖》电视剧的热播,很多的人都在问妈祖的来历和传说是真的吗?其实妈祖不是属于神话故事,妈祖是真人真事演变而来。妈祖原名林默,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南宋。那今天就带着大家去了解了解妈祖吧

妈祖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;关于妈祖,最早史料记载于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著的〈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〉谓:“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,湄洲屿人,能预知人祸福首先是传说然后是历史化和神化,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

相传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,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林家后裔。是她原名林默;妈祖父亲林惟悫,母亲王氏,二人德行极深有一天夜里,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:你们夫妇行善积德,今赐你一丸,服下当得慈济之赐;于是便怀了孕。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,王氏将近分娩,只见一道红光,从西北飞入室中,光辉夺目,香气飘荡,久之不散,又听到四周隆隆作响,好似春雷轰鸣,地变紫色,王氏感到腹中震动,妈祖于是降生;因生得奇,甚为疼爱;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,因此,父亲为她取名为“默”又称林默

可能有人会问妈祖之名又是怎么来的呢别急慢慢讲来

林默,通晓天文气象,通习水性;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,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、商船,常得到林默的救助,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,有事前会告知船户可否出航,所以又说她能“预知休咎事”称她为“神女”

她救起过的渔民无数,据说有一次,天黑了,狂风大作,黑浪滔天,海上的船只无法进港,得讯后的林默情急中将自己家的房屋点燃了,让熊熊大火为船只引航回家

最后林默一次海上救援中,不幸遇难消息传来,乡亲们悲痛欲绝,谁都不信她真的没有了;更愿意相信的是28岁的林默羽化升天,成了海神,永远护佑他们平安顺利;妈祖的称呼这样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着,从莆田到福建,到中国沿海,再到海外,至今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,6000多座庙宇供奉着她!从宋朝到大清,历朝皇帝36次褒封她,从“夫人”到“天妃”、“天后”直至“天上圣母”

妈祖这一称呼“妈祖”是林姓家族人对其的尊称“妈祖”的“妈”,不是妈妈之意,而是奶奶之意。而“妈”与“祖”连在一起称呼,就是对族内年高德勋的女人的尊称;因此妈祖是林姓族人对妈祖的昵称。莆田林姓族人还昵称为“姑妈”,更下辈的也有称“祖妈”的,台湾林姓人也有称为“祖佛”的,后来逐渐顺口称为“妈祖”,以此来称呼自己的先祖,就显得更加亲切了,这也便是妈祖的由来的

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,据《天后志》记载的有十五则,据《天妃显圣录》记载的有十六则

还有相传,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,曾遇大风浪,差点全队返航。郑和拈香向妈祖祈祷,忽见妈祖站立桅杆之上,周遭险境瞬间风平浪静,最后郑和每次下西洋前,都要到妈祖庙上香,还三次亲临湄洲祖庙朝拜。这些事迹皆有史料可寻的;据说在元朝时,有一次官方漕运粮船出海,本来风平浪静,到东海地段突然天昏地暗,大风大浪,船只颠簸七天七夜不见气象好转,于是祈祷妈祖保佑;而后风浪顿时平静,所有粮船毫发无损抵达目的地,皇上得知下诏书封妈祖为"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"

其中在宋朝妈祖被追封13次,元朝追封7次,明朝追封2次,清朝追封5次,追封次数多不胜数;在2009年10月,妈祖信仰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就妈祖的追封而言,她的事迹是被人认同推崇的,不然历代皇帝为何代代追封呢

妈祖这一形象神邸,不论是神化,还是信仰反而感觉是一种德行,印证了以勇敢,无畏,无私,救黎民于水火以及大爱无疆的精神,在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中源远流长

天后二十一岁时,莆田大旱,农民告困,父老乡亲聚集议论,上县衙报告说要请天后出来相救。县尹半信半疑,允许众人求神女。于是天后设坛祈雨,中午过去,仍烈日当空。县尹刚要责怪,突然阴云密布,大雨骤至,天降甘霖,秋收丰硕,众人皆赞天后功德。

编者按

中国国家博物馆授权出版的馆藏《天后圣母事迹图志》图册,由湄洲日报社和湄洲岛管委会、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出品,现转载刊发。

由人到神,48幅图,诠释一位奇女子生前身后事,演绎传颂千年大爱,积淀弥足珍贵的历史和当代价值,给人以思想和智慧的启迪。

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,藏品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本身,更是跨越时空,赋予尊崇地位,俨然皇皇巨作。

《天后圣母事迹图志》,无疑因此在卷帙浩繁的妈祖文化史料中,凸显独一无二、不可比肩的价值。

天后妈祖,北宋福建莆田人。传说她出生时,不啼不哭故名“林默”。人如其名,一生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、典籍,她用积德行善,拓展、添彩、点睛了古代圣贤的“三立”意涵,以“大爱无声”矗立起感召后人的精神丰碑。扶危救难、镇妖驱邪、泽被四海,短暂一生善举彰,光昭千古神奇传,受到民众拥戴、敬仰,形成独特文化奇观。如今,妈祖信俗已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妈祖信众达3亿人,分布在42个国家、地区。其中,台湾信众超过1600万人,占当地人口2/3。

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时代,妈祖文化比任何时候都更受海内外关注。从更高层次、更宽领域、更广时空,发现、挖掘、保护妈祖文化遗产,史料典籍收集、编纂、出版、推广尤为重要。

妈祖故乡莆田,以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为己任,作为莆田主流媒体,湄洲日报社有责任和义务,顺时而动,发挥优势,高端定位,集聚资源,付诸实践,上搭“天线”、下接“地气”,服务于海内外妈祖信众和研究者。

《天后圣母事迹图志》为清朝同治年间发现的作品,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一版本为世间孤本,纸本设色,以绘画形式描绘了妈祖故事。藏品共48幅,采用工笔彩绘画法,画面精美,色彩鲜艳,极富表现力。画中的人物和景物相互呼应,浑然一体。作品吸收了中国传统国画技法与壁画精华,堪称古代彩绘连环画的经典。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,既体现妈祖文化史料巨大价值,更从国家历史文化层面,印证妈祖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地位。2012年7月,央视《国宝档案》制作重磅专题播出,社会反响极为热烈。湄洲日报社积极运作,通过复杂、严密的程序,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协议,依法取得图册使用授权。

授权藏品为48幅图,我们组织相关专业人士,在清人许叶珍对图文字基础上,参考历代流传的几个妈祖故事版本,以虔诚、严肃、认真态度,在尊重历史典故前提下,进行改写、补白、修订、校勘,力求编纂更准确、科学、严谨,经得起学术和时间检验,表达妈祖文化发祥地的一份本真和初心。但因资料所限和经验不足等原因,疏漏之处难免,恳请方家指正。

《天后圣母事迹图志》虽只48幅图,可在千年妈祖文化史上,其由人而神、人格羽化为神格历程,彰显着涵盖多方面不可估量、历久弥新、影响深远的价值。可以相信,随着新时代到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不断落实和海峡两岸文脉更加通心,赓续传统、继往开来,图册蕴藏民众景仰的深邃厚重内涵和博大精深寓意,将愈加多彩呈现,焕发出新魅力和新光芒。由此,也呼唤有心有缘有识的学者专家,一道深层钩沉、深入探究、深度破题。

是为序。

2008年,河南省卫辉市比干庙举办了纪念商代名臣比干诞辰3100周年大会。会上,有一群从福建、香港、台湾来的客人,恭恭敬敬地将一尊从福建湄州请来的妈祖神像,安放在比干庙内的妈祖殿上。

这群南方客人,都是林姓族人,他们来参加纪念比干盛典,一方面是祭拜林姓始祖,另一方面,则是将妈祖神,放入比干庙这个祖源之地。

林姓源于比干,但是妈祖这位正宗的海洋大神,怎么还会和中原的比干有联系呢?

林姓源自于比干

要讲清楚比干、妈祖、林姓的关系,咱们还得从头捋一捋比干的事。

比干姓什么呢?毫无疑问,跟殷商的王族一样,是子姓。

影视剧中的比干形象

比干是殷纣的叔父,据《史记·殷本纪》载,比干因为直谏,触怒了纣王,结果纣王来了一句: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。”然后把比干王叔当场剖腹剜心。

《封神演义》把比干之死归罪于苏妲己,但其实这事,咱们之前也讲过,跟妲己并没有关系。

比干被杀后,比干的儿子坚逃亡到长林山,看到两旁皆是林木,遂以林为氏,这就是后世林姓的得姓始祖。

到了后世,姓和氏逐渐混为一谈,林也就从氏变成了姓。

也有别的说法,据一些林氏族谱记载,比干死后,其妻陈(姒)氏正怀有身孕,逃难躲到长林山,后来在石室中生下一子,遂名为坚。

武王灭纣之后,释箕子之囚,封比干之墓,陈氏便带儿子投奔武王,武王便褒扬这位忠臣遗孤,给他取名林坚,取其生于林中石室之意。

这些都是后世的演绎,商亡周兴年代过于久远,真实情况我们都已经搞不清楚了。

但从比干到林坚,林从氏到姓,这个基本的历史脉络是比较可信的。

那么问题又来了,作为发源于河南的林姓,其实在北方并不是很多,反倒是在南方,林姓成为大宗,尤其是福建和台湾两省,林姓尤其多,俗有“陈林半天下”的说法。

从统计数据看也很有意思,林姓在大陆姓氏排行仅排到第十六,但在南方各省能排到前四。

这种人口分布现象,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有关。五胡乱华之时,中原汉人大量南迁,有所谓“八姓入闽”的说法,八姓就是林、黄、陈、郑、詹、邱、何、胡。

除了西晋这次中原人入闽,唐末五代又有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,大量中原地区的人民,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南方。

图片来源于地球知识局

林姓在福建、浙江、广东开枝散叶,台湾的林姓也是由福建迁移过去,所以北方林姓现在反而不如南方多。

具体到福建林姓来说,其开闽始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林禄。

林禄南渡后,辅佐晋室忠心不二,先后多次参与平乱战争,是经历了五朝的元勋宿将,林禄死后被封为晋安郡王,所谓开闽始祖,就是从此而来。

林禄之后,林姓真正在东南一带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姓。

妈祖是比干的亲孙女?

一谈到妈祖,不熟悉的人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位和观音菩萨、七仙女、黎山老母一样的纯虚构的神。

其实不然,历史上真有妈祖这个人,原名林默娘,生活于北宋时代的东南沿海。

并且,据林氏族谱载,妈祖是福建九牧六房林蕴7世孙女,为名将林禄22世孙女,林禄公是林氏64世。

也就是说,妈祖为比干的第87代孙女。

妈祖自幼勤奋好学,通晓医理和天文地理,能识别天气和观测预知海情,常常指点渔民根据天气情况出海。

她十分精通水性,经常驾着单舟出入大海,遇到渔民有难便去救援,遇到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,她就站在屋顶或湄州岛顶峰,高举火把或灯笼,为迷航的船只指引方向。

影视剧中的妈祖形象

在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的笔记小说中,对妈祖形象的描写十分丰富,也十分立体。

当然,这其中未免有想象和夸大的成分,但大部分都真实可据,就算稍有发挥,也寄托了沿海人民对于乐于助人、扶危解难这种精神的推崇与向往。

北宋雍熙四年(公元987),妈祖在一次出海救人途中,不幸遇难,年仅28岁。

此后海峡两岸的渔民一直纪念她,纷纷立庙祭祀。

由于民间祭拜妈祖的活动越来越成规模,朝廷为了出于旌表美德的需要,也逐渐开始进行官方册封、宣扬。

宋徽宗时,给妈祖庙“赐庙额曰顺济”,这就是妈祖成为官方信仰的开端。

宋元明清以来,妈祖先后被册封了四十多次,封号有圣女、神妃、天上圣母、天后等,而“妈祖”这个名字,则是海峡两岸渔民更加亲切的、约定俗成的叫法。

由人到神的信仰

与林姓始祖比干一样,妈祖也经历了由人到神的一个演化过程。

妈祖文化,是宋元以后航海事业大兴、海外通商愈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,民间涌现出的一种典型的海洋文化。

妈祖文化的核心,在于博爱、爱民、护佑海洋,南宋时期海上通商发达,妈祖文化在南方沿海非常盛行。

元朝时对海洋也很重视,统治者为了消除宋朝的文化影响,不再信奉宋朝官方钦定的海神通远王,而是改以妈祖为官方推行的海神,妈祖也就成为海上的正神,地位一下子从民间神跃升为官方神。

她的神职,也逐渐扩展为海神、生育神、祈雨神等等,功能极大扩展,不仅护佑海上航行的船只,还兼司防潮遏浪、施雨解旱、剿寇退敌、祛病救灾。

到了清朝,妈祖文化还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。

清朝入关后,逐渐把闽营人向内地迁移,所谓闽营人,就是指清初被朝廷异地安插屯垦的闽籍降清官兵及眷属。

这些人被分散至内陆各县指定区域屯垦,每个县的闽营人都居住生活在一起,形成了很闽营村。

这些村落与当地居民相对隔绝,他们从闽南带来的生活方式、精神信仰包括方言,都得以世代保留下来,所以妈祖文化也得以流传到与海洋毫不沾边的内陆地区。

当然,妈祖文化早已超越了海洋,之所以能让内陆地区的人们喜爱推崇,正在于其文化内核上的博爱、护民等特质。

影视剧中的妈祖形象

林姓源于比干,但是妈祖这位正宗的海洋大神,怎么还会和中原的比干有联系呢?

这无疑与比干文化有着精神上的共通。

比干谏纣王乃是出于公心,为民请命,他后世被追封为文曲星、文财神,正是源于其爱国爱民、公正无私的精神。

从这个意义上推源溯本,妈祖为乡民预测天气、帮助罹难船只,这样的拳拳之心,与始祖比干是一脉相承、遥相呼应。

而林姓后人,正是秉承博爱的精神传统,靠比干文化、妈祖文化,维系不断开枝散叶的林氏大家族。

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演进,这个家族也不断生发着崭新的、独特的文化魅力,延绵至今。

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,在河南省卫辉市,都会有一场“千古大戏”——比干祭祀。

虔诚的香火,是后人对比干精神的继承和延续;隆重的仪式,是卫辉这座城市对忠勇仁义的最高敬仰和表达。

卫辉人称比干为“家乡人”,这句亲熟的“家乡人”,道出了比干与这座城市,斩不断的情丝愁絮。

虽然跨越了千年岁月,但这份彼此间的血脉相连,在一次次的祭祀中,变得愈发浓烈。

标签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

上一篇:郭敬明的真实身高是多少,为何会这么低

下一篇:四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2021 重庆排首位